近日,有读者给燕赵都市报爆料,在河北省临漳县张村乡东街周氏祠堂发现两座明代崇祯年间碑像,距今已400余年。明万历37年6月(1609年)周邦毓第一次编著了“周氏家谱谱训”提出昭示后人读书持家之要,即:读书足以兴家,循礼足以保家,勤俭足以持家,和顺足以齐家。
对于祠堂正中的周邦毓碑像目前都没有疑问,但侧立在一旁的站像,在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。
黄浩告诉燕赵都市报记者,一种说法认为,左右两侧的站像为周邦毓的两个学生郭朴、李秦;另一种说法认为两侧站像为周邦毓的男性后裔。据周氏22代后人周家兴回忆,当年西边站像碑存在时,东西两侧的站像碑上的文字破损就比较严重,无法辨别,所以对于两侧碑像人物原型具体为谁,至今成为了一个谜团。
燕赵都市报记者在周氏祠堂的院落里发现,许多散落不成形的碑刻以及部分碑座,周家70多岁的周太福说,深度揭秘ag杀猪真相这些都是祠堂的碑文纪实,但在六十年代全部被人为砸毁用于修建桥梁,直至1995年,临漳县将周氏祠堂及墓群碑刻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才找回一些残缺的碑刻。
明万历37年6月(1609年)周邦毓第一次编著了“周氏家谱谱训”提出昭示后人读书持家之要,即:读书足以兴家,循礼足以保家,勤俭足以持家,和顺足以齐家。并编著了“周氏源流说”,成为开创周氏族谱第一人。
黄浩说:“周邦毓的持家之要不仅指小家,而且指大家、国家,家兴才能万事兴,这对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。”另外,周氏后裔至今保存有明代周氏家谱和皇帝诏书,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。